联系电话 : 0579-86983210
你的位置:首页> 时事政策

东阳市"三化"融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2014-12-30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以生产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管理网络化(简称"三化")为方向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点带面实现"机器换人",着力提升我市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根据市委、市政府"630"计划(即在六大主导产业选择30家企业进行"三化"融合试点)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当前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重大项目和工程为抓手,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磁性电子、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工艺美术、食品加工等各领域的应用、渗透和融合,引导企业,推行"机器换人",实现减员增效,减耗增效,减能增效,减污增效,提高产品优质品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分类推进。统筹规划全市"三化"融合工作,形成和完善指导全局的工作机制和规划方案;针对产业特点和企业规模,制定针对性强的推进措施。
  (二)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政府安排1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利用规划、政策、标准、公共服务平台、宣传等措施,引导鼓励企业实施"三化"融合,促进企业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实施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系统改造。鼓励通讯运营公司、软件企业等创新服务产品,为"三化"融合提供服务,发展生产性信息服务业。
  (三)试点示范,全面推广。结合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实施、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节能减排等工作的推进,在全市六大工业主导产业中选择30家企业进行试点,落实重点项目,实施改造提升;组织召开行业推广现场会,实现以点带面、全面提升。试点企业应是省、金华市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或具有相应规模实力 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其实施的"三化"融合项目应符合《东阳市"三化"融合项目扶持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专项资金扶持条件,投资额原则上不低于50万元。
  三、总体目标
  (一)推进信息技术与研发设计融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向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虚拟仿真、数字模型、平台集成方向发展。加快普及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设计模式,逐步深化产品开发和工艺流程的智能感知、知识挖掘、工艺分析、系统仿真、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集成应用。
  (二)推进信息技术与生产过程融合,促进工业自动化、精细化生产。在装备制造、工艺美术、纺织服装等企业中,深化研发设计、工艺流程、生产装备、过程控制、物料管理等环节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在磁性电子、医药化工、纺织服装等企业中,加快普及先进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故障诊断、质量控制和调度优化,深化生产制造与运营管理、采购销售等核心业务系统的综合集成。推动食品、药品行业建立生产过程状态监视、质量控制、快速检测系统,逐步完善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三)推进信息技术与生产装备融合,提升工业产品智能化水平。以研制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装备为重点,提高制造业重大技术装备自动化成套能力。加快高性能数控机床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等应用开发适用于复杂连续过程的综合数字控制系统和新型智能仪表设备。积极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数字样机(DP)、柔性制造系统等技术对传统设备实行改造,提升传统装备的设计能力、制造能力、整机集成和关键部件的研发能力。广泛采用嵌入式软件和芯片、无线传感器技术、工业控制技术、故障自动诊断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
  (四)推进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融合,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继续推进质量、计划、财务、设备、生产、营销、供应链、人力资源、安全等环节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在骨干企业推进研产供销、经营管理与生产控制、业务与财务全流程的无缝衔接和综合集成,重点推广企业资源计划(ERP)、财务管理(FM)、知识管理(K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资产管理系统(EAM)等系统、商业智能系统(BI)的集成应用,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之间的协同,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和科学管理决策能力。建立和完善一批面向产业集群的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网络设施服务、设备租赁、数据托管、流程外包等服务。
  (五)以信息化推进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和安全生产水平。加快磁性电子、医药化工等行业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加强对能源资源的实时监测、精确控制和集约利用。推广精细化、柔性化生产管理技术、资源回收利用技术、低能耗优化作业调度系统、能源管理系统(EMS)、能源利用综合平衡和调度管理系统;推进生产设备数字化,改造传统工艺和生产流程;推广合同能源管理(EMC)服务模式。完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和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监测及评测体系,实现对重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和对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用能情况的实时监测。
  (六)推进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融合,提高市场响应能力和服务水平。鼓励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由信息发布向网上交易、价格指导、行业专业信息等综合服务拓展,由产品销售逐步向整个产业链上下游采购、分销延伸。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完善供应链、客户和渠道管理,实现产业链企业间订单、设计、生产、管理、销售等商务活动全程电子化和网络化。鼓励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产品推广、在线交易、物流协同。鼓励制造企业与专业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对接,推进制造业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物流业务外包。
  (七)推进传统产业与生产服务业融合,促进新型业态发展。鼓励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将信息化等非核心业务进行剥离重组,面向全行业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促进企业资源向核心业务集中。鼓励制造企业围绕推动产品的智能化、高端化和服务化,创新商业模式,支持有条件的生产型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展和优化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模式。鼓励信息服务企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和行业协会构建区域性制造业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行业知识库,提供专业化服务。适应制造业营销体系变革的新趋势,以信息化创新融资租赁业务模式,加快建立高效、便捷、安全的融资租赁体系。
  (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突破企业信息化发展瓶颈。推进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加快实施企业光网工程、无线宽带行业专网工程建设,形成对瞬间产生的海量信息进行高速传输和高效处理的能力。以高性能信息处理、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应用为重点,加快推进安全生产、环境监测、应急联动等方面的项目建设。加快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和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化建设,为企业"三化"融合提供支撑和保障。
  四、推进重点
  (一)企业管理层面。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环节,加大信息技术的融合渗透,实现从单项信息技术应用向集成化、智能化应用突破。
  处于信息融合阶段的企业。鼓励企业围绕战略管理、商业智能、电子商务等系统,建立基于信息标准化的开放系统,实现产业链的信息流通和共享,以此带动产业整体的信息化。
  处于集成应用阶段的企业。重点推动企业建立信息共享的集团财务管理、集团控制、结算中心、分销管理、决策分析等系统,开展协同设计与制造和支付型电子商务应用,实现商务运营的电子化和管理决策的智能化。
  处于单项信息技术应用阶段的企业。重点推动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设计、开发的能力,提高生产过程的控制水平,推动业务集成与应用集成,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监控,建立企业预算控制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
  处于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的企业。重点引导企业在公共服务平台上收集、发布产品信息和宣传企业形象,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企业会计财务和办公自动化应用及开展网上客户服务和网上贸易洽谈等商务活动。
  (二)企业生产层面
  1.装备制造业。重点研究数控改造技术、模块化控制技术、可重组柔性生产线控制技术以及积极采用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技术,全面提高装备制造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
  2.磁性电子行业。重点推进企业产品信息化、制造过程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电子商务为主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原材料管理系统、制造过程自动化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
  3.医药化工行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医药产业,重点推广应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实现发酵罐、生产工艺的计算机控制,全面提升药品生产控制水平。化工行业以推广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应用在线检测、新型分离和混合等技术为主要目标,实现精益化和清洁文明生产。
  4.纺织服装行业。推广应用适合纺织服装特点的虚拟化、数字化设计技术,引进电脑控制自动化缝纫设备,推动设计与编织设备集成控制、协同生产,实现纺织产品的柔性制造,提高产品市场快速反应能力。推广纺织生产自动检测、自动控制,提高纺织品质量。实施具有行业特点的ERP系统、公共电子商务平台、专业化进销存系统、移动办公系统等,提高国际国内市场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促进商业智能在企业内应用。
  5.工艺美术行业。重点推广机械自动雕刻设备的应用,销售管理环节重点可应用3G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工艺美术品档案查询系统,全面提升工艺美术品销售可透明度水平。
  6.食品加工行业。推广食品生产管理系统、食品安全检测系统、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物资生产流通管理系统,加快食品加工机械的信息化改造;推动电子标签技术(RFID)在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中的应用。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4月底前完成)
  1.制定政策,编制实施方案
  2.落实试点企业
  3.企业实施项目的编制与论证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4月至20144月)
  1.确定改造项目
  2.组织业务培训
  3.项目改造推进到位
  (三)评估验收阶段
  项目实施完成后,由试点企业提出验收申请,、市"三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项目评估验收。
  (四)推广应用阶段
  根据企业完成项目的情况和应用效果,组织召开行业推广现场会。
  六、实施方法
  1.试点企业提出项目实施具体方案
  2.组织专家评审,筛选企业项目
  3.确定实施项目
  4.组织项目实施
  5.项目验收评估并兑现资金奖励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市"三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以分管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府办、发改局、经信局、科技局、财政(地税)局、商务局、环保局、安监局、质监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具体负责"三化"融合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跟踪管理。
  (二)加大政策扶持
  在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扶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政策的基础上,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作为"三化"融合扶持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工业企业"三化"融合的技术改造与开发应用,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实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三)强化业务培训 
  鼓励国内外知名人才培训机构入驻东阳,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系统性、实用性的"三化"融合专业人才培训工作,并分层次、分阶段、分内容进行专业课程培训,尽快培育企业信息化开发应用的人才队伍。鼓励企业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搭建企业CIO交流平台。建立完善行业"三化"融合专家库,为试点企业建设提供服务与指导。
  (四)营造良好氛围
  以召开交流座谈会和推广现场会等形式,及时总结和推广"三化"融合的技术成果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扩大对"三化"融合的宣传。开展群众性、趣味性、多样性的信息知识普及活动,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素质,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同和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